社評:新十條背后,是不變的初心和邏輯
作者:admin 來源:環球時報 次
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日召開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,提出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后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7日公布《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》(“新十條”),受到社會上的廣泛認同。“新十條”要求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,不再開展落地檢,除養老院、醫療機構、托幼機構和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,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,還明確了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等。中國的疫情防控,再次朝著精準、科學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。
可以說,最艱難的時刻,我們挺過來了。近三年異常艱巨的“全民戰疫”,多少人在付出、在承受、在努力。阿爾法、貝塔、伽馬、德爾塔、奧密克戎……三年來,我們從被迫應戰的“武漢保衛戰”,一步一步走到了掌握戰略主動的今天,迎來了“病毒變弱、我們變強”的調整時機。
回想在病毒最兇猛的階段,中國一次又一次筑起了堅強防線,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、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。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報告顯示,美國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8歲10個月,2020年縮短至77歲,2021年進一步減至76歲1個月。與之相比,盡管我國人均醫療資源、醫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,但實現了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,2020年達到77.93歲,2021年提高到78.2歲。這兩天,網友紛紛留言“感謝國家三年來的保護”,這是發自內心的。
從國際視野來看,中國在疫情期間對世界的貢獻也是無可比擬的。從2020年成為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,到2021年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,兩年平均增長5.1%,再到2022年經濟頂住壓力、穩中求進……由于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,中國制造業整體上沒有受到大的影響,“中國制造”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,以強大的供應能力極大穩定住了脆弱的全球供應鏈。同時,中國無私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等抗疫用品,有力支持了全球團結抗擊新冠疫情的努力。這一切,國際社會也都看在眼里。
中國是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,這樣的人口基數決定了這艘超級大船的航向必須非常穩,稍有偏差就可能帶來無可挽回的慘重損失。近三年來,中國先后印發了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,每一次的修訂都體現了這個國家實事求是、積極審慎的務實態度,走小步不停步,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“以人民為中心”。中國的防控政策三年來不斷調整,但它的邏輯和初心從未改變過。
在過去三年中,我們還有兩個關鍵要素得到了增長:一個是抗疫本領,一個是抗疫信心。本領是支撐信心的基礎,信心是激發本領的源泉。如今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性大大減弱,而我們擁有了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,醫療救治、病原檢測、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持續提升,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%。正是這些,讓我們如今有了直面奧密克戎的底氣和自信,也為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打下堅實基礎。接下來,如何將“新十條”落到實處,集中資源保護好社會的脆弱群體,取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最優解,讓這個龐大的社會在新的適應性中繼續安心地大步往前走,仍需付出持之以恒的艱苦努力。
“誰無暴風勁雨時,守得云開見月明。”走出疫情陰霾的這一天,我們都期待很久了。更準確地說,我們近三年邁出的每一步,無論多難,都是在向這一天走近或者為這一天做著準備,它們都是有意義的。
可以說,最艱難的時刻,我們挺過來了。近三年異常艱巨的“全民戰疫”,多少人在付出、在承受、在努力。阿爾法、貝塔、伽馬、德爾塔、奧密克戎……三年來,我們從被迫應戰的“武漢保衛戰”,一步一步走到了掌握戰略主動的今天,迎來了“病毒變弱、我們變強”的調整時機。
回想在病毒最兇猛的階段,中國一次又一次筑起了堅強防線,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、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。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報告顯示,美國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8歲10個月,2020年縮短至77歲,2021年進一步減至76歲1個月。與之相比,盡管我國人均醫療資源、醫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,但實現了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,2020年達到77.93歲,2021年提高到78.2歲。這兩天,網友紛紛留言“感謝國家三年來的保護”,這是發自內心的。
從國際視野來看,中國在疫情期間對世界的貢獻也是無可比擬的。從2020年成為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,到2021年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,兩年平均增長5.1%,再到2022年經濟頂住壓力、穩中求進……由于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,中國制造業整體上沒有受到大的影響,“中國制造”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,以強大的供應能力極大穩定住了脆弱的全球供應鏈。同時,中國無私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等抗疫用品,有力支持了全球團結抗擊新冠疫情的努力。這一切,國際社會也都看在眼里。
中國是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,這樣的人口基數決定了這艘超級大船的航向必須非常穩,稍有偏差就可能帶來無可挽回的慘重損失。近三年來,中國先后印發了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,每一次的修訂都體現了這個國家實事求是、積極審慎的務實態度,走小步不停步,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“以人民為中心”。中國的防控政策三年來不斷調整,但它的邏輯和初心從未改變過。
在過去三年中,我們還有兩個關鍵要素得到了增長:一個是抗疫本領,一個是抗疫信心。本領是支撐信心的基礎,信心是激發本領的源泉。如今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性大大減弱,而我們擁有了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,醫療救治、病原檢測、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持續提升,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%。正是這些,讓我們如今有了直面奧密克戎的底氣和自信,也為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打下堅實基礎。接下來,如何將“新十條”落到實處,集中資源保護好社會的脆弱群體,取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最優解,讓這個龐大的社會在新的適應性中繼續安心地大步往前走,仍需付出持之以恒的艱苦努力。
“誰無暴風勁雨時,守得云開見月明。”走出疫情陰霾的這一天,我們都期待很久了。更準確地說,我們近三年邁出的每一步,無論多難,都是在向這一天走近或者為這一天做著準備,它們都是有意義的。
上一篇:簡燕琴: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抗疫